2018年注会成绩已经公布,有人欢喜有人忧。不少考友都在分享成功经验,今天分享一位考友的惨痛教训:考4科却挂了3科,备考后期无比焦虑,要靠咖啡提神。以下为考友所写,未做修改。
Part1 备考阶段
第一阶段:5月份
那时工作不太忙,下班及周末时间,把财管听了3/5课程,虽好几年没学过财管了,但理解上没有问题,就是没有做题。
会计把新准则变化的章节听了一遍课,基本是重新学习,虽懂了但是离考试标准还相差较多。
所以,第一个阶段的学习仅停留在表面,因为等8月份再看的时候已经基本不记得了。
刚开始复习时,觉得离考试时间还长,学习应该不难,盲目乐观,以至于后面开始得很晚、很被动。
第二阶段:6至8月份
我是一个开荒项目负责人,忙着做中期,所以这期间基本没有看书。一直到8月20多号,闲下来之后才开始专心看书。再看会计和财管时,之前看过的已经全忘记了,又把重点及变化章节重新听了一遍。但是我发现:只听课,根本不会做题。
这时,感觉准备4门已经来不及了,只是硬着头皮在坚持。去年曾考了税法,所以想着税法、战略不会花费太多时间,这两门最后突击一下即可。于是,3天把税法大的税种过了一遍,2天把战略的重点及真题过了一遍。然后,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财管和会计上。
财管和会计感觉是越学越多,而且很多听着没什么,但是不会做题,做题做不对。基本到9月初,才刚把会计和财管过完。可是,这时离注会考试仅有一个月多的时间,税法好久没看了,会计、财管也复习的不好,开始觉得时间已经很紧张了。
但是,一想到明年要再考一年,就觉得很不甘心,一心坚持自己能一次过4科。不知道是跟自己较劲,还是跟某个人较劲。
第三个阶段:9月至考试
离考试还有一个月,发现哪一门都没有复习好。做了一套东奥模拟题,税法错好多,财管好多都写不出来,会计四五十分。都是觉得会但是写出来不一定对,而且一周前才刚看的内容,就基本忘记了。
那一周的状态真的很焦虑,但是放弃又觉得可惜,都准备这么长时间了。挣扎了一周,在9月20多号的时候,放弃了财管,想着准备3门吧:会计,税法,战略。
可是殊不知,十一期间,整个备考状态就垮掉了,紧张到没有办法看进去书,而且体力不支。再看着好多同学结婚、旅游,而我这每年都在苦逼的考试,关键还没有考过,又着急又生自己的气:前两年都是干嘛了???
工作这几年为了考注会,一直都是一个人,越想越觉得委屈,也越浮躁,静不下心来。总感觉年龄大了,很多事情都在被推着走,可是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做。一边懊悔,一边着急。
原本觉得战略不难,但战略需要背诵的内容,根本没有了状态。税法也有很多细节的知识点,特别是新变化的地方,还很生疏。
最后,给一位朋友打电话倾诉。朋友直指要点把我安慰加批评一番后,我才在最后几天回归了正常备考,但是已经身心俱惫了,每天都要2袋咖啡顶着。
Part2 2018年备考的总结反思
当我把自己今年的备考情况记录下来时,才发现我的学习时间和进度,准备4科是一件多么荒谬的事情。
会计、财管都是需要大量做题,才能融会贯通,但是我的学习其实只停留在了表面,离通过考试还有很大的距离。
今年税法之所以能通过,是因为最后阶段把近几年真题做了2遍,对重点知识点及本年重要变化进行了多次重复、梳理和回顾。但是相比来讲,会计,财管就没有做到位。
要想通过考试,就必须熟练掌握知识点,而且题目要能做对,缺一点火候都不行。
Part3 我所使用的备考资料
01
财管
听的中华贾国军,对比听了闫华红和田明,我觉得还是贾国军适合我。基础班、习题都要多重复。财管不难,主要还是时间投入不够。
02
会计
听的东奥张敬富,他讲的挺明白,把原理讲得很明白。但是,我只听了基础班,也很少做题,所以我觉得会计很多道理都明白,但是题目做不对。这就是会计考了2次都没有考过的原因。据说郭建华讲得不错,明年要把两个老师结合着看。
03
税法
听了好几个老师,我还是喜欢叶青,觉得她讲得好,对注会考试的把握比较准确。但是,也很喜欢东奥马兆瑞老师,课讲的很有意思,思路很清晰。
04
战略
我属于文科性考生,文字性的学科对我而言不难。我也不是死记硬背,我能总结出自己的东西,很快就记住了。所以一直没考战略,也从来不觉得这门难考。现在后悔了,没想到一直拖到了最后才考。最后真的是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上,没办法了,只能背水一战。
Part4 小结
我心心念念的注会啊,竟然考这么久!一个会计专业的学生,考这么几年???!!!
工作忙什么的都是借口,真的觉得很丢人,上大学时考啥证都是一遍过的劲头是再也找不着了。不知道自己在着急什么,自己犯下的错误,早晚是要付出代价。只是学费交的太贵了,时间不等人。
彩云有话说
看了这位考友的备考经历,深表同情与惋惜。他有着很清晰的思路、很强的总结能力,以及难能可贵的反思精神,可是学习方法没有用对。不过,好在他已经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今年没有通过的考友,是否已经反思了自己的复习过程及方法?针对这位考友的情况,我给出了五点分析与建议,与诸位共勉。
1
高估自己能力,低估学习难度,导致计划安排不合理
以为自己一年能过四科,你只是自己以为而已,这叫一厢情愿。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用来学习的时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每天有几小时?每天真正有效的学习时间又有几小时?先把这个时间预估一下。
一边学习一边玩手机、看电视、想男(女)朋友、发呆走神、打瞌睡等时间,不要算进去,这是无效时间,这时候你只是假装在学习,而没有真正在学习。请不要欺骗你自己,否则会付出惨重的代价。
每一科有多少章?基础班有多少课时?你预计需要听几遍?做一套真题预计需要多少时间?你是否还需要听习题班?等等。请合理估算:学完一科需要多长时间。
然后,根据这2个时间制定计划。
把上述两个“敌人”的情况搞清楚,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才能确定你到底可以报考几科,才能做出合理、有效、有余地、可执行的计划。
计划不合理,计划太细太满,导致的结果是不可执行。计划不可执行的严重后果就是:越学越焦虑、越学越恐惧。
一来就埋头苦学,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为什么?因为这是低水平的勤奋,是非常低效的方式。
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这叫“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不打无准备之仗。
2
听课与做题分离,导致一学就会、过了就忘、做题就错
听完课,似乎懂了?但是,你没有真正懂。
你去学开车,教练教了你操作要领,你把要领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不亲自动手开车,你能学会吗?
你听完课,懂了基本原理,但是不做题,你就不知道这个原理究竟该如何运用?考试陷阱到底在哪里?哪个小点你还没有真正明白?
当然,做题,不是盲目刷题,不要为了做题而刷题。否则,会从“不做题”陷入另一个“题海战术”的误区。做题,必须要讲方法和技巧,必须把考点与真题有机结合起来。
题目做错了,甚至根本不会做,你是会开心还是会难过?我猜多半会是难过。
其实,做错题目,你应该高兴,因为你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薄弱环节。
题目根本不会做,怎么办?直接看答案,从答案倒推解题思路,并把解题思路写下来。下一道类似题目,就用这个解题思路自己做。
另外,不知你是否有抄错题本。如果把错题都抄下来,抄了几大本错题本,抄题花费了大量时间,那么,这种抄错题本的方法,是不可取的,需要改进。应当想办法压缩抄题时间。
3
没有及时复习,导致边学边忘、记忆效果差
你第二遍学习会计和财管时,之前看过的已经全忘记了,为什么?其实你自己已经找到了答案。你的税法为什么考过?因为你在不断的重复。
你想学一遍就完全记住啦?不可能!永远不可能!
你学了后面忘了前面,你就怪自己记忆力差吗?请不要错怪好人!
有本书叫《知道做到》,核心就两个字:“重复”。天下难有过目不忘之人。学过的内容,忘掉是很正常的。如何让它不被忘记?两个字:“重复”。
人对知识的记忆,分为两个维度。一是存储,二是提取。存储,就是你听课、看书、输入,你学过的东西,会永远存在你的脑子里。提取,就是通过做题、总结等方式,不断的输出,把存进脑子的知识,经常提取。
为什么有的东西,明明学懂了,还是会忘记呢?因为没有及时、经常提取。
为什么你上了考场,发现有的题目似乎知道,但是做不出来?因为,这个题目涉及的知识点,你已经存进脑子里了,但平时没有提取。上了考场,才第一次提取,所以你提不出来,你不会解答。多可惜!
我为什么要求你把听课与做题同步进行?就是让你一边存储,一边提取。
勾划过的听课讲义和真题,一定要反复看,翻到烂。5遍不行,就10遍;10遍不行,就20遍。
请不要幻想听一遍课、看一遍讲义,题都不做,就想考过。这种概率,有,犹如买2元彩票中500万大奖。考不过才是正常的!
4
正确把握进度,学会取舍与放弃。有时候,慢即是快
当你感觉准备4门已经来不及的时候,还在硬着头皮坚持,没有把握好取舍。
努力坚持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是,积极努力坚持和赶进度硬撑4科是不一样的。正确认识自己的时间与进度,适时放弃某个科目,其他科通过率又高很多。
或者,先集中精力解决两科,根据情况再学其他科,采取“保二争三”或“保三争四”的策略,也许这才是更明智的做法。
毕竟精力有限,到了极限的情况下,多考一科或多科同步展开,难度不是简单相加,而是几何倍数增长。
因此,应学会有策略的放弃,在该慢的时候慢下来。有时候,慢即是快。在学习过程中,建议记录《学习日志》,把每天的进度、方法、问题等简单的写下来,以便适时回顾、反思,并及时做出调整。
学习内容,也要学会取舍。应试教育,就是把要考且你不懂的知识点搞懂,你就考过了。请不要试图把6本教材每一页、每一个字都看懂;不要试图把每个老师的课都听一遍、所有网校的资料都看一遍、市面上所有的试题集都做一遍(模拟题与真题的差距,是很明显的)。请权衡你的“投入产出比”。
当然,考试的同时,也是在学习专业知识。但,请不要因此而钻牛角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知识点。先通过考试,再深入学习当专家。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什么也得不到。要学会抓重点。
另外,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地努力,而不是完全照搬他人经验。网上会有一些考试经验分享,比如某个科目需要300或500小时,不能完全按此安排复习进度,而是要结合自身的基础、效率而定。
小时候学过的《小马过河》也许还记忆犹新,要自己去亲自尝试,并且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与计划。彩云考战略总共只用了15天,经济法30天,但未必适合你。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
请认真的思考:我到底该如何学习?
这是一个日路车模型。
日,就是你的目标,通过注会考试。但是,中途还有无数个小目标,需要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
制定小目标,应遵循SMART原则(具体、可量化、可实现、相关、有时限)。比如,今天用3小时听2节会计课、做15道题并改错,这是真目标。
不具体、无法量化的目标,是假目标。比如:我要考过注会、今天学习3小时,这都是假目标,太虚太空。
路,就是你所选择的学习方法。选择了高效的学习方法,犹如上了高速公路。选择了低效的学习方法,则犹如一辆好车,开到了泥泞小路上。
你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又如何?考试很痛苦是必然的,因为你把好车开到了烂路上。我把普通车开到高速公路上,速度肯定比你快;哪怕只是一般的等级公路,也会比你快。
车,就是你的能力与动力。能力,包括你的理解能力、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学习时间等。
动力,则是你的精力,包括睡眠、锻炼、饮食等。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硬撑着学习,是很愚蠢的。天天为了学习而熬夜,从不休息,从不锻炼,从不调节心情,好车也迟早会没油的,再多的咖啡、红牛也不能当油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