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注册会计师考试,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你遇到瓶颈的时候,当你面临强化提高的时候,那么不妨来一次华丽的“角色转换”,从不同的角度高速运转你优秀的大脑。
1.思路转换:按照业务流程思考方法学习。
俗话说光说不练是假把式,比如对于会计这个教材,财务报告之前属于具体知识点讲解,后面属于业务讲解,基础在前面,重点在后面。那么第二遍学习要注意业务流程的思考方法,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购买入账、公允价值变动、递延所得税处理、净利润影响、日后期间差错更正、递延所得税处理、处置、公允价值核销、递延所得税结转等等,如果涉及到合并报表还应该考虑对于合并报表的影响。
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会涉及到上述的一个流程,大同小异,但是处理思路是一样的,为什么单独说金融资产呢?因为之前就说过,金融资产相当于是会计教材的半壁江山,了解了金融资产你会掌握很多思考方法,比如资产类型决定核算方法,企业持有意图不同决定了资产不同性质,防止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谨慎原则也决定了同一项业务方向不同的处理,这些也是网校徐经长老师一直强调的方法。通过不断对比和总结,业务明白了,自然知识点也明白了。对于不同章节的内容,你都可以在章节内容基础上往后延伸,比如如果涉及递延所得税怎么处理?日后期间发现差错怎么更正等等。因为实际业务操作都是一连串的处理,可能在比较复杂的业务环境下,不可能只有教材中列举的简单情况。
2.角色转换:学习要学会反客为主。
记住一句话:学习的难度在于那层窗户纸!强化提高阶段应该在战术选择上重点听习题班,战略和战术兼顾应该以强化班为主,对于会计、审计和财管来说,这个过程尤为重要。就比如审计的学习,之前强调一个理念:像注册会计师一样去思考,就是强调学习审计需要转换自己的身份,把自己当成注册会计师,理解审计理论的原理和程序的设计以及整体流程。比如在进一步审计程序中实质性程序中的两个概念: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和追加审计程序。很多人不明白这两个程序的区别,问题就在于没有从注册会计师的角度出发去理解。
关于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为什么扩大范围?首先说明这个程序是有效的,所以扩大范围。那么扩大范围的用意是什么?如果实质性程序一实施发现错报高于重要性水平,那么注会首先认为这个审计程序是有效的,或者说是出奇的有效,所以还能继续用;其次职业谨慎告诉注会,可能会有更多的错报,所以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去寻找更多的错报。
关于追加审计程序。为什么追加审计程序?原因就是原来的审计程序可能力不从心了,需要旁证来证明一下。为什么这么说?如果查出的错报接近重要性水平,那么这个时侯注册会计师比较谨慎,但是第一印象还是认为错报不太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所以这个审计程序的有效性已经达到了注册会计师的预期,比如说一个优秀的考生成绩已经很高了,再优秀会很难,所以这个时候要转换思路,用其他的审计程序来证明一下:错报是不是有可能超过重要性水平,这也是谨慎性原则使然。
因此追加审计程序和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其实是两个层次的审计程序,大家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记住这个审计程序,更应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什么程序?这样的思路也是把复杂的理论问题实际化,或者是生活化的必要步骤。像注册会计师一样去思考就是教给我们学习审计的方法,设身处地,要知道注册会计师也是人,也有人的情感,也就是所谓的职业判断,也就是人的直觉加上经验,更重要的还是本能的思考,这个就是我们思考的出发点,让自己站在注会的角度和立场思考问题,那么审计程序的实质和意义就能弄清楚,枯燥的审计其实就是一部兵法,一部你自己可以操纵和演练的练兵场,最后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和教材的做法不谋而合,那么证明你也就进步了。审计很难吗?其实也不过如此!
3.方式转换:尝试不同角度和方法。
这里说的不同角度和方法就是要注意站在这个业务或者法规的出发点上,设身处地,相比之下这样的思路相当于是多角色定位的方法。比方说很经典的例子就是合并报表,很多人觉得合并报表很难,难在哪里?我们说不是知识点,难度在于合并报表的思路问题,因为合并报表步骤都是固定的,死记硬背也下来了,难以把握的是具体的业务思考角度:集团公司角度和个别公司角度的对比结合的思考方法。
比如对于合并报表中的业务处理不理解,其实问题在于两个方面:合并报表思路不熟悉,另外是基本知识点不了解。在合并报表方面注意思路的突破,因为实质上就是两种报表的合并处理:集团公司和子公司两种角度。那么合并的本质是找到两种角度处理的差异,但是不管是那种角度都是很简单的处理。对于第二种错误就是知识点的错误,比如长期股权投资的追溯调整出现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处理不明白所致,这时候最好是能够将长期股权投资知识巩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