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最后三科战略与风险管理(70分),经济法(69分)、财务管理(65分)成绩的揭晓,我终于拿到了全科合格证,那天刚查出成绩的时候,心情激动地久久不能平静。这两天头脑清醒过来,感觉CPA考试的日子已经被定格在记忆里了,心情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我终于可以静下心来,仔细地回忆过去这几年那“血雨腥风”的考试岁月。
记得那时侯我刚上大学,几个老乡来看望我们这些新来的学弟,嘘寒问暖的闲聊中,我第一次听说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听他们讲的有多么多么的难考,而考过了之后又是多么多么的厉害,年薪10万之类的话,我当时就想:自己完全可以去试一试啊。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去收集一些CPA考试的信息,算是逐渐对这个考试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在大四下学期的三月份,我打算报考CPA,咨询了当地的一些培训机构,他们给出的建议是:会计和审计比较难,最好不要同时报考。所以我当时就只报考了一门会计和税法。
因为自己没有任何会计基础,当时选专业的时候填报了一门比较坑爹的专业——生物技术,上了以后发现自己完全没有任何兴趣,而且专业也是冷门,将来出来不好找工作,所以只能孤注一掷,打算走会计这条路。
大四快要毕业那年时间比较充裕,我就直接报了培训班,天天去上课,风雨无阻啊(当时也不知道自己哪来的这么大毅力,现在想想还有点佩服自己)。
整个大四,我几乎都在备考注册会计,学习到后来整个人几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每天都是学习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觉,老师给的课件,还有复习资料,几乎是看了一遍又一遍,好在皇天不负有心人,在我玩命一样学习之后,我这个注会菜鸟,居然在最后的考试中,以72,68的分数,硬是把这两门给过了。
至今忘不了同学在得知我过了两门注会,脸上那种震惊的表情,这个表情让我回味了很久。
再次参加注会考试时,我已经参加了工作。因为过了会计和税法的专业考,我在上海这边找了一个事务所工作。
但是但凡进事务所的人都知道,那个地方,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在那里面,我真的是拿着白菜的价钱,做着最繁琐的工作。
那时候我不甘心,一心想着等老子拿到注会的证书,看我还在你这破地方呆?当时的想法比较激进,一心想着等拿到了CPA证书,就一定要跳槽。
于是,我又开始准备注会的其他几门考试。这次仍然报两门,审计和财务管理。还是选择立信财会的培训班,之前报的基础班,上下来感觉还不错。不过这次考虑到要上班,没时间自己看书,所以就直接报了精品班,老师讲解地要更细致一点。可大概在考试前一个多月的时候,我不知道哪根神经搭错了,居然决定放弃一门,参加另一门审计的考试。每天下了班就拼命的熬夜学习,专啃一科,我及时地总结,又及时地练习来不断提高自己,终于我又一次以幸运的成绩61分,通过了考试,我想,这幸运的背后是有汗水来支撑着的,这一切是必然,而绝非偶然。
当时之所以选择放弃另一门,主要还是因为工作时间太忙了,没有时间再去复习另一门。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幸亏最后关键时刻我选择放弃一门,不然可能到最后两门都过不了。
过了审计这一门,我的胆子就更大了,总觉得在这家事务所工作太憋屈,工资也不够我花,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选择了跳槽,当时的工资4K,跳槽之后工资涨了2K,虽然不是特别满意,但也差强人意。
过了两门比较难的专业课和一门税法之后,其他的考起来就相对容易了,在我跳槽后的第二年里,我报了另外三门专业课的考试,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喜人的,三门都过了。。。
在考注会的第四个年头,我拿到了注册会计师的证书。而那时,我已经跳槽到了一家外企,当时我28岁,年薪10万。薪水不是很高,但我有自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会越来越好。
回想这几年来我考注会的经历,心酸,汗水,眼泪,终于懂得了什么叫五味杂陈。
最后想给一些考CPA的考友们一些自己这些年来的心得体会,算是共勉:
1、课本要不厌其烦的看一遍又一遍,至少三遍,最好五遍。
2、要边看课本边练习,做题可以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题也要反复的做,尤其是做错的题目,要找原因,要重做,不能做完就拉倒。
3、要及时做总结,总结课本所讲内容的主干,抓住要点来学。
4、要关注考试动态,把握考试的重点,考前听名师的串讲很有好处。
5、考试时,要想60分万岁,不要贪做的多,要保证所做题目的质量,做不完不一定不能过。
以上是我考注会的一些经验总结,也算是自己的心得体会,把它写下来,算是留给自己做一个纪念,也谨以此文献给仍为CPA而奋斗的人们,祝你们好运!!
转自网络